2.3 资助情况。2019-2020学年度,共免学生学费2484人共计397.44万元;发放学生助学金1132人共计113.2万元。
2.4 就业质量。
2.5 职业发展。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兼顾升学的原则,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其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引进中德诺浩先进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学校通过各类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体运营中心、客户服务运营中心、汽修厂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企业精神。学校与省内外有关知名企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第三,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自愿者活动等,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制定合理的目标,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训练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2019-2020学年度,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学前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德诺浩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德诺浩班)、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机电技术应用(智能电器方向)。停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开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形成了“做精学前教育专业、做优电子电工专业、做强汽车类专业、做大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做新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了特色显明的骨干专业体系。根据咸阳北塬汽车产业园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专业;依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技术三个示范专业;依据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将学前教育建设成示范专业。通过示范专业的建设,使学校专业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内涵不断丰富,推动了学校实训室建设,带动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拉动了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注重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举办了6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504人,占学生总数的52%。五年制大专教育的举办,既适应了市场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家长提升学历的愿望,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3.2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倾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
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能力本位的思想。
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广泛应用技能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或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开足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公共基础课、劳动课;各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六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变化,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定课程开发与更新实施方案,使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借助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微课制作方法,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实现了专业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库。通过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课时划分,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配套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
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各专业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程特点,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融为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完后,学生必须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合,完成规定的实训课时,通过实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形成学生的实际技能。实训课的比重必须占教学课时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我校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和汽车类专业学生,实训课比例占70%以上。每学期,学生都要去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接,通过企业实习,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生产实际中,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场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企业标准的深度对接,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每学年都在天益汽修厂、比亚迪汽车公司、汽车4S店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学生在校内电子商务运营基地、信息呼叫中心运营基地进行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市内幼儿园进行实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校引进了中德诺浩优质教学资源,在汽车类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成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加大实训实习课的比例,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训场所通过实景和虚拟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企业情景,实训内容加大仿真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采取了第三方评价机制,每学期期未考试,由中德诺浩公司指派专人来学校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核,做为学生期未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了教学成绩的真实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所有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近三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18个,共同开发教材21种。
学校积极邀请社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先后有秦都区汽车产业园、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家长等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社会组织评价,真实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诊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家校联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充实了数字化信息中心,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互联网全部接入教室、部室、实训室及办公室,WIFI全校覆盖,校园监控无死角。各班教室及部室全部安装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为新建教室安装了12个智慧黑板,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人数达90%以上。全校共建有计算机室12个,电脑800多台,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学校利用钉钉网平台实行网上办公与管理,并可为学生免费进行网上授课,师生实行了校园“一卡通”。全校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扩大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2019-2020学年度,8名教师获咸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获国赛三等奖;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校重视技能大赛工作,把技能大赛做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新机制。2013年以来,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成果显著,硕果累累,每三年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实现省赛获奖零的突破;2016年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2019年实现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学校 2018、2019年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名列全省中职学校第一;在国赛中,学校2018年获奖项数名列全国中职中专学校第20位,2019年进入第11位;七年来,先后有师生613人次共获得384项大奖;特别是边思伟、王举两名同学,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网络空间安全”赛项团体一等奖,实现了陕西中职学校三年来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为陕西赢得了荣誉,为咸阳和秦都增添了光彩。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省级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7个;在咸阳市2020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荣获一等奖14(占全市一等奖一半以上)、二等奖12个、三等奖2个,在全市遥遥领先。技能大赛极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3 教师培养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注重校本研修。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各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还以系部、处室为单位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各部门积极上报申报课题,教务处及时审核,顺利推进校本小课题研究进程。2020年,校级课题立项24个、区级课题立项15个,全部已完成,区级12个课题获奖,市级课题申报三项,立项一个,1项教学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7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本学年,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公共课和专业课线上培训;选派7名教师参加2020年省级中职教师培训;史艳奕老师参加了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培训;组织38名教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艺术等10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在线视频培训,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是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本学年,继续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 、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制定和签署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班主任职责。指导各班主任遵循《养成教育工作安排》的思路,开好一系列主题班会,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班主任工作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班主任工作重点,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组织举办了我校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秦艳云老师获得总分第一,姜权老师获得两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也为此项比赛的省赛、国赛选拔了优秀的后备人才。
3.4 规范管理情况。学校积极践行“学校办出特色,教师练就特技,学生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目标,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短并举”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形成了高职(大专)与职业中专相衔接、学历教育与各类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已经成为一个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平台。
健全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学校设立党总支和校委会,下设立“三系一部”和九个处室。坚持“班子会议事、行政会执事”制度,认真开展班子成员会议和周行政会会议,讨论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学校发展问题,计划学校各项工作,使学校管理逐步上升至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层面,实现政务、校务“民主、公平、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地履行职责。各系部处室负责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承担起检查、指导和督促责任,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行。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教代会、工会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管理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2020年,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督导评估为“316工程”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优秀学校。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勤检查、求实效”的管理思路,学校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实效,现代学校管理特色逐步显现。坚持推进“四制”改革,即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新型人事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2019-2020学年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章程”、“秦都职教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秦都职教中心校本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秦都职教中心听课制度”、“秦都职教中心班级晨读活动实施办法”、“秦都职教中心实训室管理员奖惩规定”、“秦都职教中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秦都职教中心外聘教师任课实施方案”、“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1+X证书”试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实行精细化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落实“高、严、细、勤、实”管理五字方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周工作安排”制度,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教务处实行“五查”制度,即:查教案、查课堂、查作业、查听课、查课外活动。由专人负责并加大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力度,每次检查都有记录,与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挂构。教案每月检查一次,要求环节齐全、内容充实、方法科学、超前备课。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人员、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结果;校本课题做到人人参与,全员覆盖;教学公开课教学做到人人参与,讲评结合。学生课外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时间、有记录。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程序,对出题、监考、阅卷等环节都严格要求,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严肃的考试氛围,使考试工作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的真实性。本学年度,共检查教案700余本,作业2000余本,各系教师听课节数达到了1500余节,听课效果较好。我校还积极开展“两课两操”和晨读活动,学校定期检查,活动开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重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国家的减免学费政策并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校产管理。实行购物、领物登记制度,校产、教具管理制度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了登记,对新添置的财产及时登帐。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校舍、水电维修工作,并且设置了维修申请单,对于申报的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水、电出现的故障做到维修及时、彻底。定时、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突发事件做到尽快解决,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强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无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自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按照“数据为基、统一规范、自主诊改、分级实施、集中复核”的工作机制,聚焦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质量等人才培养工作的要素,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查不足,完善提高,在建立教学诊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量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2019-2020学年,学校按照诊改工作的要求,再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分层次培训,进一步渗透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念,进行现代质量管理文化的熏陶,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自己就是诊断的主体,自觉将教学诊改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校以诊改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各层面的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涉及全员、贯穿于全过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诊断制度。完善了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了学校信息数据中心,满足运行需要。学校明确了诊改思路,基于五纵(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技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两维度,构建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内控体系,搭建智能网络,提供数据支持。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发展目标,全理分解任务,落实建设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工作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梳理重点工作,完善了学校内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定风险点、监控点,加强过程性监控;建立质量预警平台,实施融合对接。教学诊改工作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接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复核,促使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教育思想,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行为教育和技能培养根植于各类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法纪教育
。学校通过举行法制安全讲座、开展“禁毒知识学习与宣传、普法宣传”、注册并登录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开主题班会、办黑板报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突现技能教育。各系部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活动。艺术系开展美术作品展、全能比赛;机电系开展DIY创意制作、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信息系开展书法美术比赛、风采大赛;电商传媒部组织开展乒乓球赛、摄影展。通过一系列的技能竞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重大节假日团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认真办好广播站宣传、黑板报,分别以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国庆节、防火常识教育等为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及班级黑板报比赛。学生会成立护绿小队,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行为,为保护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德育教育实效。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关于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等主题班会,各班建立养成教育监督员责任制,量化考核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设立好人好事记录册,记录师生好人好事30多人次。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及课间抽烟的管理,迟到、吸烟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加大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共处理各类违纪事件20余起,处理违纪学生50余人次,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以晨读、早操、就餐、上课、自习、就寝、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学习生活环节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完善了《学生卫生值周办法》,继续实行班级卫生值周制度,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环境卫生监督和卫生维护制度;在宿舍成立“自管委”,实行楼层学生“楼层长”制,对宿舍卫生、学生纪律、表现进行评比。对表现较差的宿舍及班级,系部和班主任进行了谈话,并给予通报批评。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管理,参与检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疫情发展趋势的掌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继续开展了“诵一篇战疫感人诗文”、“学唱一首抗疫防疫歌曲”、“搜集几幅抗疫感人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想”等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根据疫情新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100余名学生填写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并遴选出37位同学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委员的培训,保证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邀请咸阳市计生协专家对新生开展两场青春期教育讲座;对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开展毕业生心理讲座;对学校心理委员开展定期培训4次;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心理委员进行了表彰。同时,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19级数百位家长开展了5次线上家庭教育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辨别疫情舆论、正确面对学习、生活的能力。
创建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积极做好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规范和创建工作。利用各系部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喜爱的社团组织,创建了书法、舞蹈、合唱、文学、街舞、篮球等30多个社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的特长和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项228项,优秀指导教师32人次,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树立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的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员工主动学习法律和安全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学生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在线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立了《中职学校德育部颁五门课程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校班主任每周一课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教学中心》平台。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平台搭载在线教学资源的方式,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力求取得实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网站、大屏幕、宣传栏、微博、抖音账号及各种宣传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的对学校进行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稿件50余篇,各类宣传版面30余块,出版校报1期,校刊1期,更新网站和公众微信平台40余次,社会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咸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和省级报刊上大幅刊我校办学经验,学校领导在市电视台现场介绍了我校办学成绩,市电视台、市教育电视台也相继播放了我校的办学情况,我校的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3.6 党建情况。一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主动的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围绕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完成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组织制度,筑牢党建根基。推进学校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学校先后健全和完善了 “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换届选举制度、党内报告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及党总支、党支部委员职责分工制度等各项党内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季度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一次党课,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随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情况,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三是树立党员形象,发挥表率作用。根据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习张建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在各类各项比赛中大显身手收到了可喜的成绩。王君霞同志被评为秦都区教育系统优秀支部书记;陈宏、金胜同志被评为秦都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有50名教师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党员教师29名。四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十九大党章--党员义务》、《我校开展第三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安排》、观看《师德师风警示录》、《逐利之祸》、开展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主题党日活动来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五是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党总支、团委及心理咨询室开展了“防控疫情,我们在行动”和“创文守果,你我同行”;联合华宇社区“大党委”走进社区开展“创文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走进滨河南路社区助力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美化校园环境 你我共同参与”等活动。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学校按照“办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打出一套专业建设“组合拳”,努力探索“校企共育、行校联合、校校合作”的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先后与陕西天益公司、秦都区汽车产业园等合作,建起标准化汽修厂,实现了"前厂后校",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与陕西美言美行、咸阳美度通信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实体运营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与中德诺浩合作、华唐教育、北大青鸟、深圳奋达等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专业教学自成体系打下基础。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咸阳高新区入驻的正泰电器、CEC、彩虹光电、冠捷科技、峻凌电子等企业合作,采用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建智能电器、工业机器人专业 。学校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企业人士进校园、学生技能展示周活动”,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4.2 学生实习情况。学校对三年制中专学生在前两年半学习期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分别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3天、1周、2周、1月等参观学习和实习,校内实习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前三年学习期间,每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1-2周的阶段性实习。2020年,学校组织300余名学生去、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苏州等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参加了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为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根据咸阳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联盟,成立了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并成为区域职教中心主体学校。2020年,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区域职教中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我区汽车产业园、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维修企业就业,为各个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相关企业从事平面设计、数字排版、计算机检测、网络安防等服务工作,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一线操作人才;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进入本地及西安地区幼儿园就业,为咸阳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成为本地区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2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专业建设,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等职教资源,面向失地农民、拆迁群众、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水工、电气焊、家电维修等就业、创业、人人技能工程培训。2020年,各类培训达到6000余人次以上。学校还联合长武职业教育中心,为贫困户开展数字排版培训。
学校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当地的汽车维修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幼儿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幼教科研指导。
5.3 对口支援。学校积极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秦都区钓台中学等结成帮扶对象,开展校际间的帮扶活动,实行教育资源共享,进行教师支教、教研帮扶等活动。按照秦都区教育局安排部署,学校与永寿职教中心结对帮扶,帮助永寿职教中心举办数字排版专业,定期开展职教扶贫活动。学校为兴平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提供了技能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支持,解决了两校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2019年,学校各类经费总收入5126.829149万元,其中:教职工工资1713.131208万元,免学费补助811.84万元,财政专款2608.25万元,事业收入92.33万元,公用经费105.658万元。
6.2 政策措施。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秦都区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秦都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5年发展规划》、《秦都区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区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加大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对职业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019年,区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区教育局关于贯彻实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意见;同意成立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同意为区职教中心征用门前65亩农用地,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征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决定从2019年9月起,在区职教中心落实中职学生免费就读政策,学费除去中省补助部分后,差额部分由区才政承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秦都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根据职业教育中心的特点核定教职工编制,加快调整职业教育中心师资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招录聘用机制。在核定编制内优先安排专业教师招录计划,专业课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50%。设立不低于本校教师编制总数20%的聘用编制,扩大职教中心用人自主权,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自主聘用。区财政每年拨付70-80万元专款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的工资。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自主聘用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政策。完善师资培训制度,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长管理能力和学校行政干部服务能力。2020年,为学校招录各科教师11人,调入11人,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落实经费投入政策,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区委、区政府严格执行中、省、市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国家规定,积极为秦都职教中心争取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以来,先后为职教中心争取中、省、市、区四级财政近1.5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实训室和功能部室达到60个,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体系,基本满足各类专业教学需要,有力地支撑了专业发展。实训室设备先进、场地标准、工具齐全,均达省赛、国赛标准,先后承办四届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和两届全市技能大赛。2017年,区政府投入1550万元,为学校扩建新征土地42.5亩;2018年9月开工,投资850万元的标准化塑胶操场工程接近完工,投入4000万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工程于2020年6月交工,为各类专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年,区政府启动校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将为学校新征土地65亩,计划投入3.4亿元,新建校舍7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公寓、教学主楼、培训大楼、2号实训大楼、图书行政楼、学术报告厅、学生食堂等,解决职教中心校舍陈旧、场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应对高中阶段4:6的招生现状,学校将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
合理布局,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按照秦都区政府关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秦都区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积极为职教中心争取了创业就业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拆迁群众培训、贫困户技术技能培训等,年培训各类人员6000人次以上。
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推动职教中心专业建设上档次。秦都区教育局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积极支持秦都职教中心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指导职教中心先后开办了汽车类、客户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等适应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支持职教中心与中德诺浩、华唐集团、北大青鸟、北大方正等有名教育企业联合办学,提升专业建设档次。区政府和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支持职教中心与汽车产业园区内50余家4S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打通通道;指导学校积极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咸阳高新区企业合作,开办冠名班、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被命名为“咸阳市秦都区汽车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咸阳市汽车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机制。
全面部署,做好职教招生工作。秦都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的招生工作,每年招开全区职教招生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职教招生工作,并要求辖区内各初中学校密切配合,把招生工作做为初中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突破招生难的瓶颈。2011-2013年,实现了三年迈出“三大步”,学生人数“翻两番”,在校生人数由2011年600余人增长到近2400人,成为省内县级职教中心人数超过2000人的少数学校之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以后,年招生人数稳定在800人左右,学校容纳量达到了饱活状态,生源遍布全市13个县区及外地市。2020年,区政府及教育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按照4:6的比例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为职业学校留有较大的招生空间,招生更是出现了“火爆”场面,全年招生1008人,在校生总数达到2743人,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愈来愈大。呈现出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良好景象。
7、特色创新
案例1 :
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与反思
- 电子商务专业案例 -
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入职标准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1+X证书制度相关的政策,计划在全国各类职业院校开展“学历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国家推行“1 + X 证书制度”改革是为了区别于普通教育,强调除了学历证之外,还要再取得一个“X”证书,通过“育训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
我校申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推广”1+X证制度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时代新发展要求。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特色体现,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举措和实践,是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如何在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等具体工作中有效统一,下面是我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过程中的一点思考和探索。
依托国家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淘宝网店运营推广这两个平台,专业积极参与基于证书体系试点的标准体系建设。其中,2016年参加了华唐教育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标准制定,2019年参与中教畅享网店运营推广“技能大赛平台”测试工作,通过参与相关工作,为学校与评审机构建立了积极的关系,为后续推进1+X试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且,电子商务专业长期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陕西省公共实训基地等相关软硬件资源,以1+X试点为契机,以“秦都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评价基地”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带动校企共推1+X试点工作。
3、标准嵌入课程内容,教师培训分工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将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协调教学组织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现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优化专业课程与职业功能的映射关系。同时,根据评估机构的标准和要求,探索通过集中培训评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理论集中培训与实训相结合,将课程内容融入考证内容,系统地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通过率。此外,电子商务专业还将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实训室和合作企业资源,配合评估机构开展教学培训。
表1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能力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