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
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位于咸阳主城区渭河南,西兴高速咸阳出口西。占地面积192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87人,在校学历学生3100余人。学校设有“三系一部”即艺术师范系、汽车机电系、信息工程系和培训部,开设有幼儿保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6000人次以上。
近年来,学校以打造陕西职业教育新高地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践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 初步形成“做人有品质,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方向”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和新思路。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办学规模,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学校不断获得发展。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 2011年被命名为“省示范”, 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 2021年进入创建全国“双优”中等职业学校行列,2022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被评为咸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优秀学校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学生发展
2.1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兼顾升学的原则,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其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一是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引进中德诺浩先进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学校通过各类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体运营中心、客户服务运营中心、汽修厂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企业精神。学校与省内外有关知名企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自愿者活动等,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制定合理的目标,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训练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2.2狠抓招生就业,实施中高职衔接,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突破招生难瓶颈,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先后突破2000人、2500人、3000人大关。近几年,招生更是出现火爆局面。学校注重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举办了6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五年制大专教育的举办,既适应了市场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家长提升学历的愿望,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每年通过分类考试、职教单招及“3+2”转段升入高职、大专及本科的学生达7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优质就业,兼顾升学,为学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3、教学改革
3.1专业动态调整。2022-2023学年度,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学前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验班。形成了“做精学前教育专业、做强汽车类专业、做大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做新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了特色显明的骨干专业体系。根据咸阳北塬汽车产业园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专业;依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三个示范专业;依据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将学前教育建设成示范专业。通过示范专业的建设,使学校专业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内涵不断丰富,推动了学校实训室建设,带动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拉动了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3.2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倾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
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能力本位的思想。
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广泛应用技能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或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开足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公共基础课、劳动课;各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六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变化,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定课程开发与更新实施方案,使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借助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微课制作方法,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完成了专业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库。通过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课时划分,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配套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
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各专业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程特点,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融为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完后,学生必须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合,完成规定的实训课时,通过实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形成学生的实际技能。实训课的比重必须占教学课时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我校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和汽车类专业学生,实训课比例占70%以上。每学期,学生都要去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接,通过企业实习,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生产实际中,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场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企业标准的深度对接,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每学年都 在天益汽修厂、比亚迪汽车公司、汽车4S店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学生在校内电子商务运营基地、信息呼叫中心运营基地进行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市内幼儿园进行实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校引进了中德诺浩优质教学资源,在汽车类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成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加大实训实习课的比例,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训场所通过实景和虚拟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企业情景,实训内容加大仿真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采取了第三方评价机制,每学期期未考试,由中德诺浩公司指派专人来学校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核,作为学生期未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了教学成绩的真实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所有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18个,共同开发教材20余种。
学校积极邀请社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先后有秦都区汽车产业园、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家长等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社会组织评价,真实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诊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家校联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充实了数字化信息中心,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互联网全部接入教室、部室、实训室及办公室,WIFI全校覆盖,校园监控无死角。各班教室及部室全部安装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为新建教室安装了智慧黑板,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人数达90%以上。全校共建有计算机室12个,电脑800多台,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学校利用钉钉网平台实行网上办公与管理,并可为学生免费进行网上授课,师生实行了校园“一卡通”。全校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扩大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论文9篇,荣获教育教学成果奖17个;薛燕、姜权、张宏、贾小亮团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贾小亮老师荣获“陕西省汽车维修工首席技师”称号,张燕妮老师获得省级“思政课教学标兵”称号;薛燕老师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朱微琦、严雅静老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学校重视技能大赛工作,把技能大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新机制。技能大赛工作为我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技能大赛每三年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实现省赛获奖零的突破,2016年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2019年实现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2022年,国赛获奖格次和总数再创新高。在2022年国赛比赛中,我校17名学生共参加8个项目的比赛,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指导教师2名;在2022年省赛中,共选派52名学生参加22项比赛,共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7个,优秀指导教师18名,我校荣获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胜奖。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先后有师生932人次共获566项大奖,其中有57名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共夺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6个,4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已成为陕西代表队中职组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的一支劲旅。
3.3 教师培养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注重校本研修。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各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还以系部、处室为单位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各部门积极上报申报课题,科研处及时审核,顺利推进校本小课题研究进程。本学年,校级课题立项25个,结题19个,市级课题立项2个,上年度立项课题结题1个,省级课题立项1个。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培养的重要手段。一年来,先后组织18名教师参加“双师型”、国培;组织130人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提升2.0培训;组织127人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组织135人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组织5名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和省级脱产研修培训等,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4 规范管理情况。按照“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教学改革思路,认真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落实“高、严、细、勤、实”管理五字方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周工作安排”制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力推进“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1+X证书”试点等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共有218人参加“1+X”证书考试,过关194人,过关率达89%。我校申报“1+X”试点证书考试达11个。结合与中德诺浩、华唐教育、奋达教育的合作,不断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加大实验实训课的比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推动了学校管理不断上档次,提水平。在各系的协助下完成了每月的教学问卷调查、教案检查、听课记录、量化统计等工作,共检查教师教案1000余人次,检查作业2500余本,进行教学问卷调查2000余份。每天检查《班级课堂教学记录表》,通过《班级课堂教学记录表》了解“教与学”情况。我校还积极开展“两课两操”和晨读活动,全体教师相当重视两项活动,学校定期检查,活动开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强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无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自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按照“数据为基、统一规范、自主诊改、分级实施、集中复核”的工作机制,聚焦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质量等人才培养工作的要素,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查不足,完善提高,在建立教学诊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量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学校按照诊改工作的要求,再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分层次培训,进一步渗透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念,进行现代质量管理文化的熏陶,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自己就是诊断的主体,自觉将教学诊改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校以诊改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各层面的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涉及全员、贯穿于全过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诊断制度。完善了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了学校信息数据中心,满足运行需要。学校明确了诊改思路,基于五纵(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技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两维度,构建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内控体系,搭建智能网络,提供数据支持。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发展目标,全理分解任务,落实建设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工作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梳理重点工作,完善了学校内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定风险点、监控点,加强过程性监控;建立质量预警平台,实施融合对接。教学诊改工作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接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复核,促使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4、德育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教育思想,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行为教育和技能培养根植于各类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法纪教育
。学校通过举行法制安全讲座、开展“禁毒知识学习与宣传、普法宣传”、注册并登录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开主题班会、办黑板报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突现技能教育。各系部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活动。艺术系开展美术作品展、全能比赛;机电系开展DIY创意制作、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信息系开展书法美术比赛、风采大赛;电商传媒部组织开展乒乓球赛、摄影展。通过一系列的技能竞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重大节假日团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认真办好广播站宣传、黑板报,分别以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国庆节、防火常识教育等为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及班级黑板报比赛。学生会成立护绿小队,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行为,为保护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德育教育实效。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关于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等主题班会,各班建立养成教育监督员责任制,量化考核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设立好人好事记录册,记录师生好人好事30多人次。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及课间抽烟的管理,迟到、吸烟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加大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共处理各类违纪事件20余起,处理违纪学生50余人次,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以晨读、早操、就餐、上课、自习、就寝、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学习生活环节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完善了《学生卫生值周办法》,继续实行班级卫生值周制度,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环境卫生监督和卫生维护制度;在宿舍成立“自管委”,实行楼层学生“楼层长”制,对宿舍卫生、学生纪律、表现进行评比。对表现较差的宿舍及班级,系部和班主任进行了谈话,并给予通报批评。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管理,参与检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疫情发展趋势的掌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继续开展了“诵一篇战疫感人诗文”、“学唱一首抗疫防疫歌曲”、“搜集几幅抗疫感人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想”等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根据疫情新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300余名学生填写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并遴选出37位同学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委员的培训,保证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邀请咸阳市计生协专家对新生开展两场青春期教育讲座;对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开展毕业生心理讲座;对学校心理委员开展定期培训4次;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心理委员进行了表彰。同时,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家长开展了线上家庭教育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辨别疫情舆论、正确面对学习、生活的能力。
创建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积极做好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规范和创建工作。利用各系部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喜爱的社团组织,创建了书法、舞蹈、合唱、文学、街舞、篮球等30多个社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的特长和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树立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的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员工主动学习法律和安全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学生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在线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善了《中职学校德育部颁五门课程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校班主任每周一课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教学中心》平台。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平台搭载在线教学资源的方式,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力求取得实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网站、大屏幕、宣传栏、微博、抖音账号及各种宣传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的对学校进行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稿件50余篇,各类宣传版面30余块,出版校报1期,校刊1期,更新网站和公众微信平台40余次,社会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扩大。
5、校企合作
5.1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学校按照“办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打出一套专业建设“组合拳”,努力探索“校企共育、行校联合、校校合作”的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先后与陕西天益公司、秦都区汽车产业园等合作,建起标准化汽修厂,实现了"前厂后校",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与陕西美言美行、咸阳美度通信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实体运营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与中德诺浩合作、华唐教育、北大青鸟、深圳奋达等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专业教学自成体系打下基础。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咸阳高新区入驻的正泰电器、CEC、彩虹光电、冠捷科技、峻凌电子等企业合作,采用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建智能电器、工业机器人专业 。学校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企业人士进校园、学生技能展示周活动”,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5.2 学生实习情况。学校对三年制中专学生在前两年半学习期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分别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3天、1周、2周、1月等参观学习和实习,校内实习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前三年学习期间,每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1-2周的阶段性实习。
5.3 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参加了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为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根据咸阳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联盟,成立了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并成为区域职教中心主体学校。2022年,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区域职教中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6、政策保障
6.1经费。2022年,学校各类经费总收入3848.47万元,其中:教职工工资1570.33万元,免学费补助953.2万元,专项资金887.94万元,其他拨款133.68万元,公用经费221.72万元事业单位收入81.6万元。
6.2注重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国家的减免学费政策并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校产管理。实行购物、领物登记制度,校产、教具管理制度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了登记,对新添置的财产及时登帐。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校舍、水电维修工作,并且设置了维修申请单,对于申报的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水、电出现的故障做到维修及时、彻底。定时、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突发事件做到尽快解决,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6.3政策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秦都区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秦都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5年发展规划》、《秦都区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区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加大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对职业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019年,区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区教育局关于贯彻实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意见;同意成立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决定从2019年9月起,在区职教中心落实中职学生免费就读政策,学费除去中省补助部分后,差额部分由区才政承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秦都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根据职业教育中心的特点核定教职工编制,加快调整职业教育中心师资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招录聘用机制。在核定编制内优先安排专业教师招录计划,专业课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50%。设立不低于本校教师编制总数20%的聘用编制,扩大职教中心用人自主权,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自主聘用。区财政每年拨付70-80万元专款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的工资。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自主聘用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政策。完善师资培训制度,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长管理能力和学校行政干部服务能力。2022年,为学校招录会计1人,调入2人,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落实经费投入政策,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区委、区政府严格执行中、省、市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国家规定,积极为秦都职教中心争取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先后为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入项目资金达2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学校改扩建工程,扩展校园108亩,建设了标准化塑胶操场、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和学生公寓;6000余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提升各类实训室、功能部室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实训室设备先进、场地标准、工具齐全,均达省赛、国赛标准,先后承办六届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和三届全市技能大赛。
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推动职教中心专业建设上档次。秦都区教育局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积极支持秦都职教中心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指导职教中心先后开办了汽车类、客户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等适应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支持职教中心与中德诺浩、华唐集团、北大青鸟、北大方正等有名教育企业联合办学,提升专业建设档次。区政府和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支持职教中心与汽车产业园区内50余家4S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打通通道;指导学校积极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咸阳高新区企业合作,开办冠名班、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被命名为“咸阳市秦都区汽车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咸阳市汽车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机制。
6.4新校区建设提上日程。近年来,秦都职教中心目前的发展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3000余名学生已使学校满负荷运转,校舍陈旧,场地不足,生活设施不全等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不能满足秦都初中毕业就学职教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校生仍有1500余名学生走读,上下学存在交通隐患;二是近期省上确定的西兴高速拓宽工程即将展开,道路拓宽、修建立交弯道和预留城市绿地将占用校园西南部108亩,使得学校未来发展在现址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影响。因此,我区决定将秦都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建设秦都区职教中心新校区。
2021年,区委区政府启动了秦都职教中心搬迁工作, 2022年8月完成项目立项。新校区选址在咸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365亩,实用地353亩,建筑面积22万㎡,概算投入20亿元。目前,已征地设计、文勘、地勘等前期工作。新校区建成后,可容纳学生6000余人,面向社会年培训12000人次以上,学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7、服务贡献
7.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我区汽车产业园、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维修企业就业,为各个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相关企业从事平面设计、数字排版、计算机检测、网络安防等服务工作,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一线操作人才;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进入本地及西安地区幼儿园就业,为咸阳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成为本地区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7.2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专业建设,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等职教资源,面向失地农民、拆迁群众、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水工、电气焊、家电维修等就业、创业、人人技能工程培训。2022年,各类培训达到6000余人次以上。学校还联合长武职业教育中心,为贫困户开展数字排版培训。
学校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当地的汽车维修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幼儿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幼教科研指导。
7.3 对口支援。学校积极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秦都区钓台中学等结成帮扶对象,开展校际间的帮扶活动,实行教育资源共享,进行教师支教、教研帮扶等活动。学校为兴平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提供了技能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支持,解决了两校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8、国际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强化学生职业发展潜力,实现培养满足汽车行业现实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与北京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教学育人意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具备密切结合劳动力市场、注重综合职业能力、注重核心能力、企业广泛参与的特点。
中德诺浩方一直致力于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形式本土化的创新和推广,旨在实现让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国际水准职业教育的理想。所以,校企双方经过长期、有效、细致的市场调研,制定了基于KTS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及就业、德国证考核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8.1基于KTS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设备保证
学校已建成设备完善、涵盖中德诺浩班16个核心课程的实训室群,每个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诺浩班学生专业课程全部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同时,学校覆盖了全校百兆无线网,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手机端线上学习。
(2)KTS线上教学系统
中德诺浩方为诺浩班教学开通了线上教学平台KTS系统,系统内16门教学课程内容完备,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可登录。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发布预习、复习资料,开展教学讨论,布置作业,实时查看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系统进行线下自主学习。
系统中16个课程均按照项目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工作项目,教师可以很自如的根据项目设定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里面的动画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真人实操视频步骤明确、操作规范、演示标准,学生通过预习和自学能够很好的形成操作思维和意识。
(3)线下还原式课堂教学
基于KTS线上教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科学利用学校充沛教学设备,诺浩班的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很轻松还原线上课堂。线上理论学习和实操步骤的熟悉,结合理实一体化课堂上的项目高度还原,让学生在脑、手两个方面都实现了双重理解、双重记忆。通过14年至今的系部、学校、市、省等各级技能竞赛数据对比,诺浩班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普遍大幅度高于其他平行班。
同时,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因为线上、线下的统一,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难度大幅度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理论部分主要进行梳理和答疑、拓展,大大节省了理论讲授时间,每课时在15分钟左右,这也符合中等职业院校学校课堂理论学习的一般规律。其他的时间,学生可以很充分的进行实操联系,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动手,小组的明确分工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高度统一的线下课堂也大大降低了实训教学的不安全事故概率。课后的及时复习让理论和实操都一手在握。
8.2顶岗实习及就业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德诺浩班在第三学年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结束后进入就业。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顶岗实习及就业由中德诺浩方组织,依据学生对实习城市、实习品牌、实习岗位的自主选择进行实习及就业安置,安置企业必须是4S店,并且高端品牌比例不得低于40%。
8.3德国证考核
根据合作协议,诺浩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满6个月后,即可参与由中德诺浩组织的德国技工证考试。(该证书由德国手工业协会发证,在欧盟地区公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考证即时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也是提升学生就业发展能力的有力措施。
9、面临挑战
9.1校企不能深度融合,很难形成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在实习、实训和企业用人方面的合作,企业没有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之中,也不能与职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及新型学徒制工作很难深入推进。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以升学为主,大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逐年递减。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9.2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直接制约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目前,区县级职教中心大多是由普教转换过来的,很多专业教师都是普教教师转岗任教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比较缺乏。近年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通过招考途径招到对口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我校很多专业的专业教师是由学校从社会上聘请的。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专业的开设和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制约着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9.3中职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发展深受三大难题的困绕:学生难招,招来难管,上课难教。随着国家职普比1:1的实施,招生难的问题已解决,学生人数直线上升,部分学校处于饱和,满负荷运行,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普遍成绩差,甚至于个别学生在社会上打工几年后重新回到学校。所以,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打架斗殴,玩游戏,不遵守纪律情况时有发生,给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0、特色创新
案例 :
以行业产教联盟为桥梁,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依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契机,与陕西省近30家印刷行业共同组建产业教学合作联盟,并引入咸阳市萌芽照排公司入驻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共建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专业。在产教联盟的框架下与企业共同开发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研发了实用性的校本实训教材,创立了冠名班,定期举办数字排版大赛,承接全国印刷行业大赛制版行业陕西预选赛赛点业务,并将企业员工引入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担任指导教师,将联盟企业的业务引入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给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通过一整套的校企深度合作,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了本专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 产教联盟 冠名班 校本教材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贯彻落实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经过不断探索,在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专业实施了“以行业产教联盟为纽带,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目标
(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双元育人”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开设冠名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教师骨干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优秀专业教师团队,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性生产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能亲身体验到企业生产真实场景,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主要做法
(一)引入“行业产教联盟”,搭建校企合作的广阔平台
“行业产业教学合作联盟”(简称“产教联盟”)是由有关开设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专业的职业学校和数字出版行业企业等在长期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中共同组建的,主要成员由学校、数字出版行业中的文化传媒公司、图书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印务公司等三十多家单位组成。“产教联盟”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产教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用人才的平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联盟宣传牌
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专业,主要是为新闻报业、图书、广告、印刷和文化传媒业公司培养设计制作人才,“行业产教联盟”的引入,使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在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学校可充分挖掘行业的优质资源用于教学和实践,为行业培养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强、来之即能干的应用型人才,解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之缺,使学校、企业、学生获得三赢。在教学实践中,“产教联盟”成员不定期的按教学实践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和监督,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引领教学,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各项活动,包括企业冠名班、第三方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产品级制作实训、参与教学实训方案的制定,招聘会和学生毕业安置等。
(二)充分利用“行业产教联盟”的优质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依托“行业产教联盟”,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以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计划等。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教学学科研究小组,根据行业的需要利用行业优质资源组织编写了核心课程的实训校本案例实训教材(系列丛书),该丛书为一套四本,为专业的核心课程(方正书版、交互式排版、图形图像方面)。
校企合作开发的数字出版实用性实训教材
该案例框架结构合理,由浅入深,有版面展示、任务要求、难度星标、拓展等,重点在于能提供完整的素材,教学可操作性强,解决市场教材大众化而行业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使教学主攻方向更明确,将软件教学的普遍性与本专业主攻方向、行业的变化结合起来,同时实训教案中除了案例外增加了大量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如插件类、经验类、辅助类和制作过程中的应知应会等知识,书中大部分案例取自“行业产教合作联盟”生产性实践资料和校企业合作制作产品中多年积累的资料,使案例教学更具有实战意义,解决了市场教材大众化而行业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补充了市场教材的不足。该案例实训教材运行五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教学成果获2020年陕西省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数字出版核心课程实训系列校本教材获奖证书
学校还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引入第三方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价和考核,极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20年,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全国第七届印刷大赛(陕西赛区预选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学生组一等奖共三名、教师组二等奖(共两名),并代表陕西省队出征上海的全国总决赛,与北上广深的各大院校同台竞技,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第三名和优胜奖共三名,做到了陕西该项目多年来零的突破。
数字出版学生赴上海参加全国印刷行业大赛
(三)开设“万唯教育”冠名班,构建校企生命共同体
陕西万唯教育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是中考教辅龙头企业,该公司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图书录排人员将近百人。2019年12月,我校与陕西万唯教育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万唯教育”冠名班,确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双方互惠互利以达到共赢。冠名班根据教学目标和行业需求,在教育教学方面聘请万唯技术人员为客座教师,不定期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讲座,定期组织校企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公司员工与师生交流进行互动,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万唯教育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根据自身需要对学校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教材与课件开发和冠名班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企业提供的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的内容。
“万唯教育”冠名班
“万唯教育”冠名班应适时接受万唯教育公司安排的生产任务,让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实习,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为企业优先培养和输送所需要的优秀毕业生,对接受冠名单位资助的学生,优先入职该单位,该公司95%的录排人员为我校毕业生,我校学生已成为该公司录排的中坚力量。目前,校企双方每年都进行万唯杯“方正排版大赛”项目、产品级实训项目的合作,并开展共同研习、攻关公司图书制作业务的技术问题,完成该项目的工艺流程和制作管理程序等项目。同时对企业在制作软件升级后应用上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拓展产能,使校企合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校企共同举办“万唯”排版大赛
目前,校企双方正进行产品级实训(中考图书PPT课件制作)项目的合作产前准备,对完善该项目的工艺流程和制作管理程序等进行实验,以探索一套适合于学校生产组织的构架和生产进度、质量保障、师生利益分成等的管理方法,与该公司长期合作积累经验,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四)引进业务项目,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近年来,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引进“行业产教合作联盟”单位的业务产品,开展产品级制作,并进行加工指导。企业提供产品,学校不间断地开展少量产教融合的生产性产品试点制作,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先后组织过电子书制作、PPT课件制作,通过制作摸索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产教融合实训产品制作。
实训中按学生分组制作,由企业提出要求,学校专业教师监督,实训室检查、指导、点评进行三级管理(
一级管理:由机房组织专人讲解项目的制作要求并进行培训,负责解决制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级管理:班主任直接对实训机房负责;
三级管理:由实训机房员工负责对接各小组稿件一对一审查和调整,保证产品的一录排质量,形成学生向组长负责、组长向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和组长向实训室对接技术人员负责,实训室向“行业产教合作联盟”的客户负责,保质保量保时间完成任务)。
学生实训剪影
2019年3月2016届平面设计班(第六学期,为期两周)产教融合开展产品级全彩《课堂新讲解》是用InDesign 制作(国家正式出版物)
2019年9月为2017届平面设计班(第五学期,为期两周)引进尚书文化图书有限公司中的“教育周报"小学合刊制作和西安昊天文化、崇严文化的教辅学、练、考教辅的制作任务。
通过实训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了串联,了解了图书的制作过程、出版的要求和印刷技术,该项实训受到了行业的好评。
平时还有小批量难度较大的生产性任务由学业较好的学生参于制作。
在经济分配方面:将收益分为几部分,分为学生、实训组长、班主任、质量检验、系部管理几个层次,并根据学生的质量优劣做到合理分配,并通过实训补充了孩子们的经济开支,减轻了家庭的压力。
(五)依托“产教联盟”优势,促进毕业生安置和学校招生
2014年以来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全员安置在行业产教联盟单位,行业教学产业联盟负责接收安置。
产教联盟成员单位对接收安置的学生进行再培养、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用人情况。
学生安置招聘会
2019年6月14日 在秦都职教中心西阶梯多媒体教室召开了2016秋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 班安置招聘会。行业教学产业联盟单位20家参加了会议,与会的各企业按照签名顺序运用视频、PPT、照片、纸质宣传资料等形式分别就行业前景展望、单位发展愿景和单位职工的待遇等情况做了介绍。
联盟单位成员捐赠了笔记本和物品,感谢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多年来为他们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会后各单位通过推荐与交流选到了自己所需的人才。
多年来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负责对合格学生安置就业和安置后的跟踪服务,学校与产教联盟单位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学生成为联盟单位技术人员的储备库,同时学生的安置和工作后的收益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招生,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2020年秋季该专业在一周之内招满两个班共86个人。2021年学校还没开始招生,该专业所有名额已经被预定一空。
四、成果成效
1、在“产教联盟”的框架下,引企入校,共同开发了适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四本实用性校本实训教材,荣获了2020年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在第七届全国印刷行业技能大赛中秦都职教中心学生与大专院校学生、行业精英同台竞技,荣获三等奖。
3、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长期不断通过培训、竞赛、引进项目、由企业优秀员工指导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其中万唯教育有限公司95%的数字排版员工都来自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
4、在“产教联盟”的助推下,平面设计(数字出版方向)专业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供不应求。促进了学校该专业的发展,为今后该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经验与推广
通过与“产教联盟”合作办学,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之路,职业学校要取得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平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行业产教联盟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各专业开展校企融合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也为企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都职教中心探索的这条“建立行业产教联盟,助推专业、行业发展”之路,为学校其它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为学校专业建设开辟了新的校企合作之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一定要优选一个入校企业,搭建校校联盟的桥梁,促成校企深度合作;优选一个可深度合作的行业龙头企业,有项目可源源不断的引入学校;要依托区域行业特色,以优先服务区域企业为前提,打造本专业行业联盟;课程体系的设立一定要以企业的需求为第一,在企业充分参与的前提下设置;要让企业员工参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企业文化、理念、要求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热爱本行业。用企业化管理要求学生,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要求,毕业后与企业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