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
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1.1 学校概况。咸阳市秦都区现有市教育局审批的、具有中职招生资质职业学校7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职业学校6所),全区职业学校战地面积395.5亩,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区职业教育中心占地192亩,建筑面积5万㎡,学校总资产5990.3484万元。民办职校占地面积272.9亩,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民办学校总资产2024万元)。特别是秦都区职教中心坚持“学校办出特色,教师练就特技,学生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技能为重,分层次培养,多元化安置”的办学思路,推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聚焦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点亮职教学子成就多彩人生梦想。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示范和引领着辖区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
1.2 学生情况。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日趋成熟,专业设置和计划分配逐步趋向合理,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21 年招生2682人,招生人数比上年增加 160人。2021年招生三年制2122人,五年制560人,在校生数5425人。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参加咸阳市中考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另外,区职教中心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年培训6千人次。
1.3 教师队伍。
本学年全区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485人,专任教师 315 名,生师比为 11.2:1。专任教师比例大约为 1:0.65。本科学历 达90%以上。“双师型”教师 126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 26%。兼职教师91名.
1.4 设施设备。辖区职业学校积极完善实训设施建设,区职教中心设有“三系一部”即艺术师范系、汽年机电系、信息工程系和培训部,开设有学前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民办职业学校开设卫生医疗、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城市交通轨道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通过定期开展思想专题教育,学生思想文明礼貌状况良好,遵纪守法状况符合要求,诚实守信状况良好,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正确,心理素质总体符合要求。
2.2 在校体验。通过对465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学生对以下七个方面的满意度为:
2.3 资助情况。2020-2021学年度,共免学生学费2665人共计439.44万元;发放学生助学金1207人共计120.7万元。
2.4 就业质量。辖区毕业生每年通过分类考试、职教单招及“3+2”转段升入高职、大专及本科的学生达7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优质就业,兼顾升学,为学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2.5 职业发展。我区职业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兼顾升学的原则,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各校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其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区职教中心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引进中德诺浩先进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区职教中心通过各类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体运营中心、客户服务运营中心、汽修厂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企业精神。并与省内外有关知名企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咸阳中铁职业学校根据 “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校领导和相关教师深入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和洽谈,与中铁一局、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多家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2020-2021学年度区职教中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学前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德诺浩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德诺浩班)、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机电技术应用(智能电器方向)。辖区民办职校开设护理、市场营销、口腔修复工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管理、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供用电技术等专业形成了“做大职教中心专业、做强民办职校专业”的发展格局。
一是全力打造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了特色显明的骨干专业体系。
二是区职教中心注重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举办了6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504人,占学生总数的52%。
3.2 教育教学改革。
各职业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倾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能力本位的思想。
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各专业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程特点,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融为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完后,学生必须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合,完成规定的实训课时,通过实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形成学生的实际技能。区职教中心汽车类专业学生每学年都在天益汽修厂、比亚迪汽车公司、汽车4S店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学生在校内电子商务运营基地、信息呼叫中心运营基地进行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市内幼儿园进行实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校引进了中德诺浩优质教学资源,在汽车类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成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加大实训实习课的比例,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学校积极邀请社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先后有秦都区汽车产业园、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家长等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社会组织评价,真实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诊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家校联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各职业学校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充实了数字化信息中心,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互联网全部接入教室、部室、实训室及办公室,WIFI全校覆盖,校园监控无死角。各班教室及部室全部安装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人数达90%以上。学校重视技能大赛工作,把技能大赛做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新机制。能大赛工作为我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2013年,我校实现省赛获奖零的突破;2016年,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2019年,实现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至今我们获得的一等奖仍是五年来陕西中职在国赛中的唯一一个一等奖。去年九月以来,国赛(包括试点赛)比赛中,我校共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在全国印刷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与高职大专生同台竞技,仍夺得三等奖。可以说,我校参赛队是陕西代表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的一支劲旅。在省赛市赛中更是成绩优异。在2020年省赛中,我校51名学生参加22项比赛,共获一等奖1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居全省前列;在市赛中,我校50名学生参加了15项比赛,共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个,一等奖获奖数占市赛一等奖总奖数(27个)的一半以上。
3.3 教师培养培训。我区职业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注重校本研修。各校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各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公共课和专业课线上培训;
三是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继续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 、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3.4 规范管理情况。积极践行“学校办出特色,教师练就特技,学生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目标,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短并举”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形成了高职(大专)与职业中专相衔接、学历教育与各类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已经成为一个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平台。
健全现代学校管理体系。设立校委会,坚持“班子会议事、行政会执事”制度,认真开展班子成员会议和周行政会会议,讨论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学校发展问题,计划学校各项工作,使学校管理逐步上升至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层面,实现政务、校务“民主、公平、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地履行职责。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勤检查、求实效”的管理思路,学校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实效,现代学校管理特色逐步显现。坚持推进“四制”改革,即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新型人事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实行精细化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落实“高、严、细、勤、实”管理五字方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周工作安排”制度,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注重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
强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无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自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3.5德育工作情况。
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教育思想,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行为教育和技能培养根植于各类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法纪教育
。学校通过举行法制安全讲座、开展“禁毒知识学习与宣传、普法宣传”、注册并登录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突现技能教育。各校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活动。艺术系开展美术作品展、全能比赛。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重大节假日团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认真办好广播站宣传、黑板报,分别以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国庆节、防火常识教育等为主题,开展手抄报比赛及班级黑板报比赛。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关于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等主题班会,各班建立养成教育监督员责任制,量化考核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疫情发展趋势的掌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继续开展了“诵一篇战疫感人诗文”、“学唱一首抗疫防疫歌曲”、“搜集几幅抗疫感人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想”等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辨别疫情舆论、正确面对学习、生活的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的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员工主动学习法律和安全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
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区职教中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在线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立了《中职学校德育部颁五门课程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校班主任每周一课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教学中心》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网站、大屏幕、宣传栏、微博、抖音账号及各种宣传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的对学校进行宣传。
3.6 党建情况。
一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区职教中心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主动的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围绕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完成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组织制度,筑牢党建根基。三是树立党员形象,发挥表率作用。根据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习张建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四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十九大党章--党员义务》、《我校开展第三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安排》、观看《师德师风警示录》、《逐利之祸》、开展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主题党日活动来全面落实“三会一课”。
四、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区职教中心先后与陕西天益公司、秦都区汽车产业园等合作,建起标准化汽修厂,实现了"前厂后校",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与陕西美言美行、咸阳美度通信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实体运营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与中德诺浩合作、华唐教育、北大青鸟、深圳奋达等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专业教学自成体系打下基础。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咸阳高新区入驻的正泰电器、CEC、彩虹光电、冠捷科技、峻凌电子等企业合作,采用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建智能电器、工业机器人专业 。学校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企业人士进校园、学生技能展示周活动”,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咸阳中铁工程职业学校与中铁一局、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确保为学生提供充实顶岗实习岗位。
4.2 学生实习情况。区职教中心、中铁职校对三年制中专学生在前两年半学习期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分别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3天、1周、2周、1月等参观学习和实习,校内实习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区职教中心对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前三年学习期间,每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1-2周的阶段性实习。2021年,区职教中心组织300余名学生去、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苏州等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区职教中心参加了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为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根据咸阳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联盟,成立了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并成为区域职教中心主体学校。2021年,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区域职教中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五、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区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我区汽车产业园、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维修企业就业,为各个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相关企业从事平面设计、数字排版、计算机检测、网络安防等服务工作,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一线操作人才;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进入本地及西安地区幼儿园就业,为咸阳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成为本地区幼教事业的主力军。中铁职校毕业生进入中铁一局、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2社会服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专业建设,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
5.3 对口支援。区职教中心积极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秦都区钓台中学等结成帮扶对象,开展校际间的帮扶活动,实行教育资源共享,进行教师支教、教研帮扶等活动。按照秦都区教育局安排部署,学校与永寿职教中心结对帮扶,帮助永寿职教中心举办数字排版专业,定期开展职教扶贫活动。学校为兴平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提供了技能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支持,解决了两校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六、举办者履责
6.1经费。2021年,学校各类经费总收入59907905.69元,其中:教职工工资1609.7万元,免学费补助888.16万元,专项资金3226.36万元,其他拨款162.84万元,公用经费10.98万元事业单位收入92.75万。
6.2注重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国家的减免学费政策并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校产管理。实行购物、领物登记制度,校产、教具管理制度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了登记,对新添置的财产及时登帐。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校舍、水电维修工作,并且设置了维修申请单,对于申报的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水、电出现的故障做到维修及时、彻底。定时、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突发事件做到尽快解决,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民办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民办中职教育国家投入力度不够,办学场地受限,基础设施及实训实习设备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改进措施:民办职校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办学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拟联合企业,通过企业资金投入,扩大学校实验实训场地,补充设备。
2、招生难度大。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民办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被社会认可,致使办学规模不大。改进措施:各职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品牌观念和自身形象,走有我校专业特点的发展之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招生宣传的吸引力。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没有真正的让企业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改进措施: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秦都区教育局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