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位于咸阳市秦皇路东段83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为秦都区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学校占地127亩,建筑面积5万㎡。学校总资产40259264.26元。
1.2 学生情况。
1.3 教师队伍。
1.4 设施设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通过定期开展思想专题教育,学生思想文明礼貌状况良好,遵纪守法状况符合要求,诚实守信状况良好,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正确,心理素质总体符合要求。在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考查中,学生以下方面的的合格率分别为:
项目
|
文化课
|
专业技能
|
体质测试
|
毕业率
|
合格率(%)
|
98.5
|
96.3
|
98.8
|
100
|
2.2 在校体验。通过对3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学生对以下七个方面的满意度为:
项目
|
理论
学习
|
专业
技能
|
实习
实训
|
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
|
生
活
|
校园安全
|
学
校
|
满意度
|
95%
|
98%
|
98%
|
97%
|
94%
|
95%
|
96%
|
2.3 资助情况。2015-2016学年度,共免学生学费2031人共计316.48万元;发放学生助学金713人次共计71.3万元。
2.4 就业质量。
2.5 职业发展。学校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兼顾升学的原则,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其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引进中德诺浩先进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学校通过各类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体运营中心、客户服务运营中心、汽修厂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企业精神。学校与省内外有关知名企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第三,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自愿者活动等,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制定合理的目标,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训练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2018-2019学年度,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有学前教育、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四大类专业,含五年制(3+2)高职(大专)专业6个: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德诺浩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三年制中职(中专)专业9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德诺浩班)、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机电技术应用(智能电器方向)。停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开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形成了“形成了“做精学前教育专业、做强汽车类专业、做大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做新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了特色显明的骨干专业体系。根据咸阳北塬汽车产业园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专业;依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技术三个示范专业;依据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将学前教育建设成示范专业。通过示范专业的建设,使学校专业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内涵不断丰富,推动了学校实训室建设,带动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拉动了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注重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举办了6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100人,占学生总数的47%。五年制大专教育的举办,既适应了市场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家长提升学历的愿望,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3.2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倾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
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能力本位的思想。
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广泛应用技能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或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开足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公共基础课;各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六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变化,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定课程开发与更新实施方案,使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借助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微课制作方法,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实现了专业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库。通过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课时划分,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配套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开发了《汽车美容教材》、《汽车保养教材》、《钣金教材》、《轮胎教材》、《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实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礼仪规范教程》、《语文》、《走进陕西》、《普通话教程》、《物理》、《公共艺术.音乐》、《幼儿园保育》、《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与教材。
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各专业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程特点,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融为一体,理论知识学习完后,学生必须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合,完成规定的实训课时,通过实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形成学生的实际技能。实训课的比重必须占教学课时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我校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和汽车类专业学生,实训课比例占70%以上。每学期,学生都要去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接,通过企业实习,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生产实际中,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场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企业标准的深度对接,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每学年都在天益汽修厂、比亚迪汽车公司、汽车4S店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学生在校内电子商务运营基地、信息呼叫中心运营基地进行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市内幼儿园进行实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校引进了中德诺浩优质教学资源,在汽车类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成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加大实训实习课的比例,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训场所通过实景和虚拟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企业情景,实训内容加大仿真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采取了第三方评价机制,每学期期未考试,由中德诺浩公司指派专人来学校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核,做为学生期未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了教学成绩的真实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所有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近三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18个,共同开发教材21种。
学校积极邀请社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先后有秦都区汽车产业园、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家长等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社会组织评价,真实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诊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家校联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教学做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数字化信息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互联网全部接入教室,校园监控无死角。建设了校园电视台和教学录播室,装了电子大屏,各班教室及部室全部安装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现网上备课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全校共建有计算机室12个,电脑800多台,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校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扩大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2018-2019学年度,王伟红老师荣获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二等奖;6名教师获咸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在陕西省中小学微电影大赛活动中,学校荣获一等奖第一名,2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校重视技能大赛工作,把技能大赛做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新机制。2019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一等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特别是边思伟、王举两名同学,一举夺得"网络空间安全"赛项团体一等奖,实现了陕西中职学校三年来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为陕西赢得了荣誉,为咸阳和秦都增加了光彩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振奋人心、提升士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2019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6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2个,获奖数量之多、等次之高,创历史之最,名列全省前茅。在2019年咸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8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1个,综合成绩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学校技能大赛获奖,每三年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实现省赛获奖零的突破,2016年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2019年实现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学校 2018、2019年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在国赛中,学校2018年获奖项数名列全国中职中专学校第20位,2019年进入第11位。七年来,共有613余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得384项大奖。技能大赛锤炼了锻造教师队伍,促进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拓展了专业发展空间,推动了教学改革。2019年,学校被咸阳市教育局、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集体奖。
3.3 教师培养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注重校本研修。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各教研组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还以系部、处室为单位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各部门积极上报申报课题,教务处及时审核,顺利推进校本小课题研究进程。2019年,校本课题做到了全员覆盖,区级课题立项4项,市上课题立项3个;2个区级课题获奖,1个区级课题结题,1项教学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7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本学年,学校选派三名老师参加校内外骨干教师培训;10名教师参加2019年智慧校园及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2名老师参加了工信部举办的数据恢复工程师培训,并且取得了工程师证书,20名教师参加了合作企业举办的教师培训。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培训人数达160余人次,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校长杨建平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秦都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19名教师获得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团干称号,35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招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5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等获奖,23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优秀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称号,13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网页设计、文明风采、微电影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是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学校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 、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学校在56位班主任中开展“立德树人 携手同行”教育叙事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为了提高班主任掌握信息化教育的能力,与亚卓教育集团沟通,利用亚卓教育平台,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学习,并积极利用班级教室平板或下载教育软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评选出3位班主任在全校进行优秀班会课展示活动,丰富了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班会实际效率。加强学校、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秦都职教中心班主任工作微信群”,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出题。积极推行对学生的层级管理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系部、班主任签订“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018-2019学年度,学校共有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研学提升活动一等奖,3名教师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9名教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3.4 规范管理情况。学校积极践行“学校办出特色,教师练就特技,学生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致用以学,行知并进”的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目标,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短并举”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形成了高职(大专)与职业中专相衔接、学历教育与各类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已经成为一个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平台。
健全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学校设立党总支和校委会,下设立“三系一部”和八个处室。坚持“班子会议事、行政会执事”制度,认真开展班子成员会议和周行政会会议,讨论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学校发展问题,计划学校各项工作,使学校管理逐步上升至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层面,实现政务、校务“民主、公平、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地履行职责。各系部处室负责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承担起检查、指导和督促责任,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行。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教代会、工会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管理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2019年,学校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秦都区委区政府评为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勤检查、求实效”的管理思路,学校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实效,现代学校管理特色逐步显现。坚持推进“四制”改革,即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新型人事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2018-2019学年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章程”、“秦都职教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秦都职教中心校本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秦都职教中心听课制度”、“秦都职教中心班级晨读活动实施办法”、“秦都职教中心实训室管理员奖惩规定”、“秦都职教中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秦都职教中心外聘教师任课实施方案”、“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实行精细化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落实“高、严、细、勤、实”管理五字方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周工作安排”制度,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教务处实行“五查”制度,即:查教案、查课堂、查作业、查听课、查课外活动。由专人负责并加大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力度,每次检查都有记录,与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挂构。教案每月检查一次,要求环节齐全、内容充实、方法科学、超前备课。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人员、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结果;校本课题做到人人参与,全员覆盖;教学公开课教学做到人人参与,讲评结合。学生课外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时间、有记录。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程序,对出题、监考、阅卷等环节都严格要求,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严肃的考试氛围,使考试工作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的真实性。本学年度,共检查教案600余次,作业1500余次,各系教师听课节数达到了1500余节,听课效果较好。我校还积极开展“两课两操”和晨读活动,学校定期检查,活动开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重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收费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国家的减免学费政策并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校产管理。实行购物、领物登记制度,校产、教具管理制度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了登记,对新添置的财产及时登帐。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校舍、水电维修工作,并且设置了维修申请单,对于申报的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水、电出现的故障做到维修及时、彻底。定时、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突发事件做到尽快解决,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强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无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自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按照“数据为基、统一规范、自主诊改、分级实施、集中复核”的工作机制,聚焦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质量等人才培养工作的要素,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查不足,完善提高,在建立教学诊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量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2018-2019学年,学校按照诊改工作的要求,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分层次培训,进一步渗透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念,进行现代质量管理文化的熏陶,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自己就是诊断的主体,自觉将教学诊改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校以诊改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各层面的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涉及全员、贯穿于全过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诊断制度。完善了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了学校信息数据中心,满足运行需要。学校明确了诊改思路,基于五纵(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技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两维度,构建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内控体系,搭建智能网络,提供数据支持。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发展目标,全理分解任务,落实建设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工作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梳理重点工作,完善了学校内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定风险点、监控点,加强过程性监控;建立质量预警平台,实施融合对接。教学诊改工作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接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复核,促使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教育思想,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行为教育和技能培养根植于各类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法纪教育
。学校与陈杨寨派出所合作,建设法制教育基地。法制副校长分别对三个系部学生做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本学年,学校通过召开“安全 文明 守法 遵规”主题班会、开展“禁毒、普法宣传”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学生励志演讲、组织新生军训、办黑板报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突现技能教育。各系部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活动。艺术系开展美术作品展、全能比赛;机电系开展DIY创意制作、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信息系开展书法美术比赛、风采大赛;电商传媒部组织开展乒乓球赛、摄影展。通过一系列的技能竞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假日团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认真办好广播站宣传、黑板报,分别以“安全教育、纪律教育、五一劳动节、端午节、防火常识教育”等为主题,每天进行广播宣传。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德育教育实效。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学校重新修订了《秦都职教中心学生处分条例》,加大了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开展“学生纪律整顿加强月”和“周周无违纪、月月无违法、处处净齐好”活动,营造了“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学年,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及课间抽烟的管理,对各系部划分了具体的管理区域,各系部都落实的很到位,迟到的现象、吸烟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大了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共处理各类违纪事件10余起,处理违纪学生20余人次,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以晨读、早操、就餐、上课、自习、就寝、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学习生活环节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学生卫生值周办法》,继续实行班级卫生值周制度;在宿舍管理区成立了“自管委”,实行楼层学生“楼层长”制。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口号,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最终,评选出14个“文明宿舍”,学生110人,16个自管委优秀干部;对较差的宿舍及班级,联系系部及班主任谈话批评,并给予通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管理,参与检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学年,学校心理咨询室组织相关老师,开展毕业生心理辅导工作和学生心理委员常规培训工作;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联系,并配合专家医生对艺术系18级210多名学生进行了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给学生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解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困惑,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关注。
创建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积极做好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规范和创建工作。利用各系部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喜爱的社团组织,创建了书法、舞蹈、合唱、文学、街舞、篮球等30多个社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的特长和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项228项,优秀指导教师32人次;刘悦、刘东辰两名同学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树立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的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员工主动学习法律和安全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学生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学校投入63.2万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在线课程资源库+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立了《中职学校德育部颁五门课程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校班主任每周一课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教学中心》平台。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平台搭载在线教学资源的方式,创新德育课程教学,力求取得实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环境优雅、干净卫生、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了一号教学楼、二号教学楼及校园文化主题墙;制定了校歌和校徽;建立了十个主题文化园区和道路文化牌,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本学年,我们利用学校网站、大屏幕、宣传栏及各种宣传媒体,全方位的对学校进行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稿件150余篇,制作校园新闻4期;制作各类宣传版面70块,出版校报4期,更新网站和公众微信平台50余次,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3.6 党建情况。学校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一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学校党总支按照区委和教育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党员和全体教职工学习党章党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开展“两会”精神宣讲活动,全体党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整改报告。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党员加强学习和讨论,对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学校党总支组织校级领导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对照“两学一做”及“准则条例”进行了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伍,保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校党总支通过开展“全体党员赴区委党校参观学习”、《沐浴党的光辉,攀登人生阶梯》党课、“艺术系学生全能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力,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三是利用“学习强国”APP,激发全体党员学习力量。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会议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理论,切实加强党总支和各党支部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是开展“十联十送十带头”活动。学校党总支为每位党员都分配了包抓对象,每位党员定期亲自问诊包抓对象,详细填写“十联十送十带头”活动工作手册,分类帮扶,对症下药,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五是开展“秦都职教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学校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积极探索 “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把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模式。为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2018-2019学年度,学校被秦都区教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教师被评为秦都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名教师被评为秦都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学校按照“办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打出一套专业建设“组合拳”,努力探索“校企共育、行校联合、校校合作”的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先后与陕西天益公司、秦都区汽车产业园等合作,建起标准化汽修厂,实现了"前厂后校",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与陕西美言美行、咸阳美度通信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实体运营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与中德诺浩合作、华唐教育、北大青鸟、深圳奋达等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专业教学自成体系打下基础。与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咸阳高新区入驻的正泰电器、彩虹光电、冠捷科技、峻凌电子等企业合作,采用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建智能电器、工业机器人专业 。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校企合作调研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24家与我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参加了座谈会。学校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企业人士进校园、学生技能展示周活动”,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4.2 学生实习情况。学校对三年制中专学生在前两年半学习期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分别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3天、1周、2周、1月等参观学习和实习,校内实习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前三年学习期间,每年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1-2周的阶段性实习。2019年,学校组织200余名学生去苏州等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参加了咸阳职业教育集团,为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根据咸阳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联盟,成立了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并成为区域职教中心主体学校。2019年,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区域职教中心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我区汽车产业园、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维修企业就业,为各个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相关企业从事平面设计、数字排版、计算机检测、网络安防等服务工作,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一线操作人才;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进入本地及西安地区幼儿园就业,为咸阳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成为本地区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2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专业建设,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等职教资源,面向失地农民、拆迁群众、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水工、电气焊、家电维修等就业、创业、人人技能工程培训。2019年,各类培训达到5000余人次以上。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学校承担辖区内7000余名拆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工作。结合群众的意愿,11月份在马泉村举办了首期家政服务培训,参加本期培训的拆迁群众达 50左右人,群众热情高,希望继续举办。学校将根据群众需要,陆续举办家政服务、叉车、水电、电子商务等培训班,不断提升拆迁群众的技能水平,解决群众的生存问题。
学校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当地的汽车维修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幼儿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幼教科研指导。
5.3 对口支援。学校积极与渭城职教中心、三原职教中心、秦都区第二职业中学、秦都区钓台中学等结成帮扶对象,开展校际间的帮扶活动,实行教育资源共享,进行教师支教、教研帮扶等活动。按照秦都区教育局安排部署,学校与永寿职教中心结对帮扶,帮助永寿职教中心举办数字排版专业,定期开展职教扶贫活动。学校为兴平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提供了技能大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支持,解决了两校在赛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2018-2019学年,学校各类经费总收入
6.2 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秦都区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秦都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2014—2020年发展规划》、《秦都区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和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建立秦都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区教育局也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加大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对职业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秦都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根据职业教育中心的特点核定教职工编制,加快调整职业教育中心师资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招录聘用机制。在核定编制内优先安排专业教师招录计划,专业课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50%。设立不低于本校教师编制总数20%的聘用编制,扩大职教中心用人自主权,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自主聘用。区财政每年拨付70万元专款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的工资。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自主聘用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政策。完善师资培训制度,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长管理能力和学校行政干部服务能力。
落实经费投入政策,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区委、区政府严格执行中、省、市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国家规定,积极为秦都职教中心争取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以来,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共为职教中心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其中,仅2014年全国职教大会之后投入就达2000多万元,使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获得了历史性的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2014、2015两年,区财政投入的400余万元,用于职教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其中63万元弥补学校外聘教师工资的不足。2016年,区政府将职教育中心改扩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改扩建一期工程费用73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为学校征地90亩,建设标准化塑胶操场、实训大楼、学生公寓、教工宿办楼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十三五”期间,分三期建设,解决职教中心校舍陈旧、场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
合理布局,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按照秦都区政府关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秦都区教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积极为职教中心争取了创业就业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等,年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次以上。
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推动职教中心专业建设上档次。秦都区教育局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积极支持秦都职教中心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指导职教中心先后开办了汽车类、客户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适应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支持职教中心与中德诺浩、华唐集团、北大青鸟、北大方正等有名教育企业联合办学,提升专业建设档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支持职教中心与汽车产业园区内50余家4S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打通通道,学校被命名为“咸阳市秦都区汽车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咸阳市汽车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机制。
全面部署,做好职教招生工作。秦都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的招生工作,每年招开全区职教招生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职教招生工作,并要求辖区内各初中学校密切配合,把招生工作做为初中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为职业学校留有一定的招生空间,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经过共同努力,区职教中心突破招生难的瓶颈,实现了三年迈出“三大步”,学生人数“翻两番”,呈现出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良好景象。
7、特色创新
案例1 :
对接产业,优化专业,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咸阳市秦都区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占地面积127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5人,全日制在校生2507人。开设有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学前教育、人工智能等四大类专业。近年来,学校适应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步入最佳发展时期,成为陕西知名中等职业学校。
一、发展背景
新世纪以来的一段时期,我校在校学生生下降到500人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受高校扩招、普高过热、生源减少以及社会歧视、家长偏见等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明显。二是学校管理水平落后,师资水平较低,教学条件简陋,培养能力较弱。三是专业设置老旧,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办学吸引力。四是生源质量下降,学生难招、进校难管、上课难教,影响培养质量。五是毕业生就业层次低,收入低,工作岗位单调,劳动强度较大,就业后流动较大,严重影响招生。“十二五”期间,我校所处的区域先后建起陕西秦都汽车产业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面对困局和机遇,学校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发展途径,逐步走出了办学困境,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目标
(一)建立新型专业体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新型专业体系,打造品牌专业,凸现专业特色。
(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双元育人”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教师骨干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名师工作室、优秀专业教师团队,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五)建立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加大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六)推行“1+X”证书制度。建立与“1+X”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设立“1+X”证书考核站点和技能鉴定平台,提高学生的获证率。
三、实施过程
(一)紧贴地方经济,高点定位专业建设。
学校成立了专业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委员会, 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在对咸阳产业结构的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市场需要新增专业,优化专业设置。2011年依托秦都区汽车产业园,新开办汽车类专业。2012年随着陕西服务外包新兴产业的兴起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设立国家级信息产业园,新开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2014年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的风起云涌,新开办电子商务类专业,大力兴办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2018年,围绕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新开办智能电气、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专业。
(二)建立调整机制,着力打造品牌专业。
学校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适应岗位需求变化,及时建立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机制,很好的解决了办学规模与办学内涵的关系。几年来,我们通过四次调整,逐步确立了“做精--学前教育专业,做强--汽车类专业,做大--信息技术服务类专业;做新—人工智能专业”的专业发展框架,打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技术、学前教育等五个示范专业。通过示范专业的建设,推动了学校实训室建设,带动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拉动了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了专业立校、专业强校、专业创校的发展模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我们按照“办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打出一套专业建设“组合拳”,努力探索“校企共育、行校联合、校校合作”的育人机制。近年来,我们先后与陕西天益合作,建起标准化汽修厂,通过“前厂后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与陕西秦都区汽车产业园管委会合作,园区内50多家4S店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与陕西美言美行、咸阳美度通信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商专业实体运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亲身参与企业实体运营,感受到企业的真实场景和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与中德诺浩合作,引进德国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汽车专业建设上档次。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校企共同育人”办学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使我们在专业开办之初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学校教学自成体系打下了基础,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打通了通道。
(四)加强中高衔接,拓宽人才上升通道。
学校注重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给学生的发展拓宽更多的上升通道。先后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举办了6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高度融合,构建中高职联合培养模式。目前,我校(3+2)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100人,占学生总数的47%。五年制大专教育的举办,既适应了市场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家长提升学历的愿望,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五)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与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广泛应用技能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或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变化,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定课程开发与更新实施方案,使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课时划分,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
(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以培养德技并重,符合现代产业用人标准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汽车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促进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实施教学评价。创新教育质量检测评价机制,采取多元评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参与教育质量的评估。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 “双师型”教师团队。
我们“招贤纳士”,多措并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爱奉献的教师团队。通过以老带新,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对教师进行提高培训,选派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在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中教师技能水平。近年来,从社会上聘请专业技能人才48人来校任教,通过培训、选调、转岗教师31人。选派21名教师赴意大利学习深造,组织64人次参加国培、省培,组织36人次参加华唐教育、中德诺浩等企业专项培训。组织30名教师在企业实习实践,教师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七)狠抓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4年以来,学校争取各级财政投入95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实训室和功能部室60个,建成校外实习基地30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体系,基本满足各类专业教学需要,有力地支撑了专业发展。实训基地场地标准、设备先进、工具齐全,均达国赛和省赛标准,先后承办4届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和两届全市技能大赛。2017年,区政府投入1550万元,为学校扩建新征土地42.5亩。2018年,投入4050万元,标准化塑胶操场工程和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工程同时开工,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八)重视技能大赛,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学校依托专业优势,构建了校、市、省、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体系,将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良好局面。学校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推动了专业良性发展。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专业教师、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实施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2、制度保障。以学校章程为总领,建立了专业建设、教育教管理、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管理、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及专业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3、资金保障。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教材编写、外出考察、交流学习、教师培训、实训室建设等,所需要的费用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和解决。
五、主要成果
(一)突破招生难的瓶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至2013年,招生工作实现了三年迈出“三大步”,学生人数“翻两番”,在校生人数由2011年的500多人增长到2500余人。2014年以后,年招生人数稳定在850人左右,2019年招生工作出现了“火爆”场面,学校容纳量处于饱和状态,生源范围遍布咸阳市13个县区,还有少数外地学生,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愈来愈大。2011年-2019年,校园面积从85亩增加到127为,校舍面积从3.6万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实训室增加了20余个,实训设备增加了近5000万元。
(二)技能大赛硕果累累,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校形成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新机制,技能大赛获奖,每三年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实现省赛获奖零的突破,2016年实现国赛获奖零的突破,2019年实现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学校 2018、2019年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在国赛中,学校2018年获奖项数名列全国中职中专学校第20位,2019年进入第11位。七年来,共有550余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得352项大奖。特别是边思伟、王举两名同学,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网络空间安全"赛项团体一等奖,实现了陕西中职学校三年来国赛获一等奖零的突破,振奋人心,提升士气,受到社会各届广泛赞誉。
(三)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育质量持续攀升。一是构建了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型专业体系,专业数量发到15个,创建了省级示范专业5个。两年前,省教育厅、咸阳市教育局先后在我校召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现场会,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向全省、全市推广。二是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20余家优质教育资源,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17种、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合作办企业1个,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初步形成;三是教师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双师型”教师达到了62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7名,区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达32人,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家、省、市各类教学大赛中获荣获116项大奖;四是创设“1+X”考核点2个,职业技术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升入高级学校深造比例65%以上,2名学生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在全国和省“文明风采”大赛中,师生共获得204项奖励。
(四)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在陕西省近两轮中职教育督导评估中,认为我校专业开设有特色,学校吸引力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咸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单位。
六、思考与体会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中职教育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不断拓展专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才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中职学校只有紧贴产业链,发展专业群,才能提升服务能力。
(二)完善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健全校企协调育人机制,才能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三)强化专业发展保障。不断推进学校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适应专业发展的实训基地,配置先进的实训设备,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最坚实的条件保障。
案例2: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质量。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班级管理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生正处在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认同度的下降和教育难度的上升。近年来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和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出现,使得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填报了志愿,基本就可以入学,从而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比较差。并且学生身上存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玩世不恭,有的颓废,有的
心理存在问题。他们迟到缺课是常事,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讲义气爱交朋友,也就经常帮朋友打架斗殴;他们不服家长管教,我行我素,网吧酒吧,无所事事。所以教育、
管理他们比起普高生来说,难度要大得多,班主任为此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要多得多。因此,如何强化中职学校班主任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形成独特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成为中职学校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探索新时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努力使每位中职生成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
具体目标: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掌握中职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能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特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创新,练就过硬的技术技能本领,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过程
(一)加强领导,建立班主任管理机制。学校实行主管校长、学生处、系部等班主任三级管理机制,主要由系部进行选聘、学生处负责统一管理、主管校长分管班主任工作。每年各系部严格按照班主任任职条件进行选聘,严把班主任选聘关,将真正热爱班主任工作,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选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强的班主任队伍。
(二)强化培训,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根据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训分为校内和校外培训两种形式。校内培训,一是建立了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进行相互交流,对班级管理中的个案进行深入剖析,共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有效的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对担任班主任三年以内的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中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亚卓教育资源平台”进行网络学习,积极组织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公开课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四是聘请校外有一定资质的教育人士做讲座,促使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校外培训,主要选派班主任参加校际教研活动、上级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培训及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工作竞赛活动,不断锤炼班主任队伍。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严格考核,促使班主任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促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一是常规考核。主要对班主任到岗、课党考勤、班级卫生、早操、早读、晚自习、宿舍内务、安全纪律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由学生处、系部共同进行量化打分。二是非常规考核。主要对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计划和总结、班务记录、班会教案、卫生打扫与保洁、德育论文、好人好事、违纪事件、安全事故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处进行量化打分。三是考核结果运用。学校将量化考核的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与班主任评优树模挂钩、与评选先进班集体挂钩、与班主任选聘挂钩,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一是开好主题班会。各班都能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各班特色,每周开展形式多样、特色显明的主题班会,将“十九大精神”、“开学教育”、“创建文明城市”、“安全教育”、“扫黑除恶”、“国防教育”等内容融合主题班会之中,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班都能针对学生特色,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艺术系开展《弟子规》朗诵对抗表演赛、专业技能展示,机电系书法练习、优秀歌曲传唱,信息系的迎新年作品展、风采大赛等,各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动亮点;三是创设特色班级文化。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制定了班规班约、班歌 、班旗、班徽、班级口号等,从学习、接人待物,仪表仪容,卫生,班级形象、纪律等各方面彰显班级特色,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精心培养学生干部,打造优良的班级团队。切实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校成立了“自管会”,各班推荐学生积极参与,配合老师及宿舍管理员对教室、宿舍进行夜间的管理,检查学生的晚自习、就寝、纪律、卫生等情况,成为班主任管理的得力助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班还配备了心理健康委员,在心理健康方面收集更多的信息,帮助老师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打造优良的班级团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成果与成效
(一)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转观念,班主任对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转机制,建立了班主任队伍培训机制、工作机制,班主任专业知识和基本功得到了很大提升;三是转行为,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树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更加青春靓丽,违纪现象大大减少;四是转方式,班级活动更加丰富,班级管理方式更加贴的学生生活;五是转环境,校园环境优美,班级文化特色显明,同学相处和谐,教室干净舒畅,宿舍卫生整洁。
(二)锤炼了班主任队伍。通过强化班主任建设,一大批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校共有25人次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54人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张燕妮老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讨会暨首届班主任基本功选拔赛”与“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朱微琦老师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先后有534人次共获得340项大奖,先